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教学文案

一年级科学青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

时间:2023-11-29作者:本站原创,转载必究阅读:50

教学设计:一年级科学——青蒿素的发现

一年级科学青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

教学目标:

1. 学习了解青蒿素的发现历程;

2. 了解青蒿素的疗效;

3. 培养学生对科学发现的兴趣和好奇心。

教学内容:

1. 青蒿素的概念和定义;

2. 青蒿素的发现历程;

3. 青蒿素的疗效。

教学步骤:

步骤一:导入(5分钟)

老师通过图片展示青蒿素,引起学生对于药物的好奇。引导学生思考:“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药物?它们都是怎么被发现的呢?”

步骤二:了解青蒿素的概念和定义(10分钟)

老师给学生讲解青蒿素的概念和定义。并引导学生思考:“青蒿素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?它有什么样的作用?为什么被称为‘宝剑’?”

步骤三:了解青蒿素的发现历程(15分钟)

老师将青蒿素的发现历程进行简要介绍,包括中国古代人民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发现、中药专家屠呦呦的研究、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等。同时可以利用图片、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,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蒿素的发现历程。

步骤四:了解青蒿素的疗效(15分钟)

老师讲解青蒿素的疗效,包括对于疟疾的治疗、对于其他疾病的疗效的描述和案例分享。同时引导学生思考:“为什么青蒿素可以治疗这些疾病?”

步骤五:互动讨论(15分钟)

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,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。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,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。

步骤六:拓展学习(10分钟)

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,继续探索其他药物的发现历程,培养学生对科学发现的兴趣。

步骤七:总结和评价(5分钟)

老师与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,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和疗效。

教学资源:

1. 青蒿素的图片和视频资料;

2. 青蒿素的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;

3. 小组讨论的分组表。

教学评价:

1.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;

2. 学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;

3. 学生的学习总结和评价。

教学延伸:

可以与语文、地理、历史等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,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科间的联系。同时,通过实践活动,让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的提取和观察,加深对科学发现的理解和兴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