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教学文案

二年级科学奇妙的天气教学设计

时间:2023-11-22作者:本站原创,转载必究阅读:35

教学目标:

二年级科学奇妙的天气教学设计

1. 通过学习,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和变化规律。

2.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天气现象的能力。

3. 培养学生对天气的由来和规律的兴趣。

教学准备:

1. 教师准备天气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。

2. 提前准备一些天气相关的实物,如热气球、风车、雨伞等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(5分钟)

教师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一些不同的天气现象,如晴天、雨天、风天等。并提问:“你们知道这些天气是怎么来的吗?”

二、探究实验(15分钟)

1.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“天气是怎么来的?”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。实验材料包括一个装有温水的容器,一张薄纸和一个冷却器。

2. 教师将温水倒入容器中,用薄纸盖在容器口上,然后用冷却器向薄纸吹气。学生观察薄纸上的变化,结合实验现象,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结果。

三、学习天气形成的方式(15分钟)

1. 教师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源,讲解不同天气形成的原理和方式,如晴天、雨天、雪天、风天等。

2.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,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过程。

四、观察天气现象(10分钟)

1. 教师让学生通过窗户或户外观察当前的天气情况,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现象。

2.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,如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天气变化、季节变化对天气的影响等。

五、制作天气图(20分钟)

1. 教师给学生讲解天气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。

2.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天气现象,制作简单的天气图,并在图上标出不同天气的符号。

3.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制作的天气图,并分享观察到的天气现象。

六、结合季节进行总结(10分钟)

1. 教师让学生回顾教学内容,总结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对应的天气现象。

2.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,如“春天常常会有雨,夏天会很热,冬天会下雪”等。

七、拓展活动(10分钟)

1.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有趣的天气现象,如彩虹、雷电、台风等。

2.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,了解更多有趣的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。

八、作业布置(5分钟)

教师布置作业,要求学生在家进行天气观察,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天气现象以及他们的变化规律。

教学反思:

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学生能够了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和变化规律,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。同时,通过制作天气图和观察天气的实践,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。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观察结果,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。在拓展活动中,学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其他有趣的天气现象,培养了他们对天气的由来和规律的兴趣。